GIGABYTE Z790 AORUS TACHYON DDR5超頻體驗 8400C34是勇者不必怕

5169

PAGE 1 DDR5 OC

PAGE 2 BIOS SETTINGS


背景

YUJIHW較早前經已詳細開箱介紹過這一塊技嘉頂級Z790作品, Z790 AORUS TACHYON(LINK)。本文將講述這一段時間以來的DDR5超頻體驗,最後會附上BIOS的完整設定以供參考。經過努力, YUJIHW終於做出8400C34 1000% PASSED, 箇中辛酸與趣味難以形容, 我們盡可能記錄下來。一句講哂, 在DDR5高頻超頻中, 要玩EASY MODE唯有華碩Z790 APEX; 但想打大佬想體驗媲美DARK SOUL和ELDEN RING的挑戰難度, 勇者首選技嘉Z790 AORUS TACHYON。

首發階段的BIOS版本

準確來說, GIGABYTE Z790 AORUS TACHYON要到二零二三年一月才開始出貨, 據說今日已在亞洲多地上市, 歐洲地區亦有少量到貨。雖然技嘉在官網上列出BIOS F1為FIRST RELEASE首發BIOS, 但當考慮到真正的公開發售時間, F1 F2B F2C F2D一共四個BIOS同屬”首發”BIOS。各位用家記得先更新BIOS(F2B F2C已被下架)。所以, 技嘉Z790 AORUS TACHYON在首發階段的BIOS中已經能夠做出8400C34(A DIE) // 7600C32(M DIE)的水平, 實屬難能可貴, 縱使其推出時間遠遠落後其對手ASUS Z790 APEX。印象中ASUS Z790 APEX在11月Z790底板首發期間大概去到~8200MHZ的水平, 現已突破至9000MHZ, 8400一堆。

F2B世一, 有興趣的朋友可到YUJIHW悠二硬件TELEGRAM GROUP尋找BIOS F2B。

NEWEGGUS 16/1/2023

8200C36 A DIE GIGABYTE AUTO OC & 7600C32 M DIE MANUAL OC

事前我們對於Z790 AORUS TACHYON充滿信心, 加上工作繁忙, 所以沒有測試A DIE 7600和8000的表現。在開箱文章中YUJIHW直接嘗試8200C36(A DIE)和後補了7600C32(M DIE), 前者是簡單利用技嘉最新DDR5自動超頻HIGH BANDWIDTH MODE和LOW LATENCY MODE作示範, 後者屬全手動超頻(沒有開啟這兩個自動超頻選項)。事實證明若然6層PCB 4槽板的Z790 AORUS ELITE AX能夠利用這兩個技嘉DDR5自動超頻模式超至7800C36, 那麼在10層PCB 2槽板的Z790 AORUS TACHYON上, 這兩個技嘉DDR5自動超頻模式理應可以更上一層樓輕鬆超到8200C36。

經驗得出, 技嘉BIOS頗重視手動設定ODT數值, 這需要由用家自行摸索出手上的DDR5適合哪一組ODT設定。本文所有關於A DIE的測試, 都是將GSKILL 7600C36 16G*2手動設定60-80-160-160-80 ODT組合來完成。DDR5散熱亦是重要的一環, 一把風扇直吹DDR5是最低要求, 本文所有測試均使用120MM風扇直吹DDR5。

A DIE 8200C36, HIGH BANDWIDTH MODE & LOW LATENCY MODE ENABLED
M DIE 7600C32, MANUAL OC

8200C34 MANUAL OC

對比接下來的測試, 上面的8200C36與7600C36簡直是BB級。我們首先嘗試8200C34, 藉以比較手動超頻與技嘉自動超頻的分別。單從AIDA64 BENCHMARK來看, 手動超頻的優勢並不明顯, 換句話說技嘉DDR5自動超頻做得非常好。來到8200MHZ水平, 技嘉對DDR5時序和電壓變得更為挑剔。難度當然幾何級數上升, 過份依賴技嘉自動超頻有點學壞手勢的感覺。

A DIE 8200C34, MANUAL OC
AIDA64 READ WRITE COPY LATENCY
7600C32
M DIE
121.8 GB/S 117.16 GB/S 116.68 GB/S 54.0 NS
8200C36
A DIE
(GIGABYTE AUTO OC)
127.30 GB/S 126.25 GB/S 123.11 GB/S 54.3 NS
8200C34
A DIE
127.87 GB/S 127.05 GB/S 123.76 GB/S 54.0 NS
輕鬆 VS.緊致

8200C34 MANUAL OC (4/2023)


8266C34 MANUAL OC

我們認為一般的市售盒裝版13900K/13900KF IMC在8層PCB或以上的兩槽板上, 應該不難做到8000MHZ, 8200~8266有機會。在穩住基礎的8000~8200後, 我們建議一級級慢慢再上, 畢竟這是技嘉而不是華碩。花多一點時間了解手上的CPU和底板和DDR5這個組合的特性對於技嘉BIOS來說很有用。此時我們將目標定為8266C34, 一切時序不變, 只改頻率和電壓。

A DIE 8266C34, MANUAL OC
A DIE 8266C34, MANUAL OC
AIDA64 READ WRITE COPY LATENCY
7600C32
M DIE
121.8 GB/S 117.16 GB/S 116.68 GB/S 54.0 NS
8200C36
A DIE
(AUTO OC)
127.30 GB/S 126.25 GB/S 123.11 GB/S 54.3 NS
8200C34
A DIE
127.87 GB/S 127.05 GB/S 123.76 GB/S 54.0 NS
8266C34
A DIE
129.06 GB/S 128.01 GB/S 124.50 GB/S 54.0 NS

 


8400C34 MANUAL OC (4/2023)

24/4/2023 更新,DDR5 電壓差距 (VDD & VDDQ) 進一收步窄。


8400C34 MANUAL OC

我們在8200C34和8266C34上所花費的時間遠超預期。在穩超8200C34後我們一度以為8200C34已是我們手上的技嘉Z790 AORUS TACHYON/13900K CPU/GSKILL 7600 A DIE的極限。8266C34因為在摸熟8200C34後相對地變得稍為簡單一點。8400C34, 或8400本身, 絕對是另一個次元, 對於我們來說其難度絕對大於8200C34和8266C34的難度總和。真正巧妙之處不在時序, 而是電壓。只要稍為接觸過DDR5超頻的玩家應該都知道, 電壓絕對不是越高越穩, 反之所帶來的熱力將會成為沉重的負擔。YUJIHW在嘗試8400期間不得不拆除GSKILL原裝散熱片, 以裸跑換取~15C SPD溫度下降。SPD/PMIC溫度不太重要, 但其熱力勢將影響DRAM IC, 所以所謂”裸條”+風扇便是衝擊DDR5高頻的關鍵。

A DIE 8400C34, MANUAL OC, BARE STICK(GSKILL TRDIENTZ5 HEATSINK REMOVED)
AIDA64 READ WRITE COPY LATENCY
7600C32
M DIE
121.8 GB/S 117.16 GB/S 116.68 GB/S 54.0 NS
8200C36
A DIE
(AUTO OC)
127.30 GB/S 126.25 GB/S 123.11 GB/S 54.3 NS
8200C34
A DIE
127.87 GB/S 127.05 GB/S 123.76 GB/S 54.0 NS
8266C34
A DIE
129.06 GB/S 128.01 GB/S 124.50 GB/S 54.0 NS
8400C34
A DIE
130.72 GB/S 130.08 GB/S 126.13 GB/S 53.5 NS

 

雖然上面8400C34的時序有作更改, 但是回頭看應該都不是重點, 關鍵之處仍然是電壓, 特別是PLL電壓。以往我們都沒有動過PLL電壓, 今次在8400C34上我們只能夠透過增加SA和MC的PLL電壓來換取穩定性。SA=SYSTEM AGENT; MC=MEMORY CONTROLLER。據了解PLL電壓AUTO=0.9V, 而在技嘉BIOS中用家只能夠利用OFFSET模式調節PLL電壓。以我們獲得的資訊來說, 只要PLL電壓不超出1.15V應該都是安全的, 意味OFFSET +190=0.900V+0.190V=1.09V就差不多了。AUTO=0.9V=0900MV; +190MV=>0900+0190=1090=1.090V。

另一點要注意的地方是DRAM的VDD和VDDQ, 兩者不宜相差太多。24/7長用來說不建議多於0.2V, 所以如果DRAM VDDQ是1.46V, DRAM VDD最好不要超出1.66V。多次失敗後得出的心得是, DRAM VDDQ更為重要, 影響更大, 先摸出合適的DRAM VDDQ對於穩住ERROR數量很有幫助。


24g*2 8400 (15-11-23)

G.SKILL TRIDENT Z5 RGB 2x24G 8000MHz DDR5 (F5-8000J4048F24GX2-TZ5RS) 開箱測試


總結

誠如本文一開始所說, GIGABYTE Z790 AORUS TACHYON更適合願意向難度挑戰的玩家, 在沒有出自名家之手(SHAMINO & BIANBAO)的周更BETA BIOS幫助下獨自勇闖。這亦是YUJIHW在GIGABYTE Z790 AORUS TACHYON正式公開發售之時提供個人經驗的原因, 希望能夠幫助各位勇者問鼎DDR5之癲。我們亦嘗試過技嘉XOC BIOS但最終認為若以穩定性為前題正式的BETA BIOS F2B對於我們來說表現最佳。YUJIHW亦有在Z790 AORUS TACHYON上示範GIGABYTE HIGH BANDWIDTH MODE和LOW LATENCY MODE, 非常適合初階玩家以此作為起點, 在技嘉自動超頻模式得出的8200C36跑分上其實已經很強, 對於硬件的負擔亦更小。

voltages set in bios CPU SA CPU TX VDDQ CPU VDD2 IMC CPU AUX DRAM VDD DRAM VDDQ DRAM VPP SA PLL MC PLL
7600C32
M DIE
1.300 V 1.400 V 1.430 V 1.830 V 1.690 V 1.670 V 1.850 V AUTO
+ 0 MV
AUTO
+ 0 MV
8200C36
A DIE
(AUTO OC)
1.350 V 1.400 V 1.430 V AUTO
1.800 V
1.550 V 1.530 V AUTO
1.800 V
AUTO
+ 0 MV
AUTO
+ 0 MV
8200C34
A DIE
1.300 V 1.400 V 1.430 V 1.900 V 1.630 V 1.530 V 1.800 V AUTO
+ 0 MV
AUTO
+ 0 MV
8266C34
A DIE
1.300 V 1.400 V 1.430 V 1.900 V 1.645 V 1.535 V 1.800 V AUTO
+ 0 MV
AUTO
+ 0 MV
8400C34
A DIE
1.300 V 1.365 V 1.425 V 1.900 V 1.705 V 1.465 V 1.800 V + 60 MV + 165 MV

 

何時能夠看到Z790 AORUS TACHYON DDR5 8600MHZ? 希望農曆新年過後當聯強香港正規行貨盒裝版賣五千頭的13900KS到貨後能夠助YUJIHW一把, 如果有新的成績屆時會在YUJIHW TELEGRAM GROUP中公佈。下一篇文章應該會是6000XMP VS. 7600XMP VS. 7600AUTOOC VS. 8400C34的RTX4090遊戲測試。

YUJIHW APPROVES GIGABYTE Z790 AORUS TACHYON DDR5 >8333MHZ。

8400C34 1000%穩定過測不只是記憶體效能的里程碑,比技嘉官方標稱的8333MHZ更高。而要達到這樣的好成績,需仰賴Z790 AORUS TACHYON主機板的絕佳用料及豐富功能。當然,如果玩家想要進一步強化記憶體效能,絕對不能錯過技嘉獨家的Low Latency及High Bandwidth等技術,真正體驗高頻、低延遲的記憶體效能表現。Z790 AORUS TACHYON在開啟高頻寬模式和低延遲模式後, 能夠大幅增加DDR5效能, 輕鬆超至8200C36。YUJIHW

GIGABYTE Z790 AORUS TACHYON SPECS 8333MHZ MAX / QVL 8000MHZ, 16-1-2023

PS. 能夠利用市售版13900K和市售版GSKILL 7600超到8400, 我們心滿意足。雖然這塊TACHYON底板屬技嘉SAMPLE, 但其實SAMPLE亦有細分。所謂EVT(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的版本亦即工程版, 與正式的零售版會有更多不同。最明顯的地方會是部份晶片例如CHIPSET和LAN CONTROLLER會使用工程版而非正式版(EG 工程版Z790 CHIPSET=Q1LS, 而零售版=SRM8P)。這一種SAMPLE版本毫無疑問是工程版SAMPLE。另一種SAMPLE屬於原廠交給第三方作測試用的正式版, 但仍然屬於SAMPLE範疇。例如技嘉經常在已出貨予聯強香港作公開發售的貨物中, 着聯強香港隨意抽出一塊作為香港媒體開箱測試之用。這一種所謂的SAMPLE對於技嘉來說是正式零售版, 但對於第三方例如媒體來說這些仍然是廠商提供的”SAMPLE”。最容易分辨的地方可能是EVT工程版大多不需要交還予原廠, 而正式版”SAMPLE”因為本身屬於出廠貨物, 對原廠來說其價值遠高於EVT, 所以媒體大多需要交還這種SAMPLE。近代要數最為人熟悉的EVT, ASUS Z690 APEX無出其右。(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