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STRIX散熱器之迷] ASUS ROG STRIX RTX2080 O8G GAMING 顯示卡開箱

23863

新STRIX散熱器拆解

原本我們打算將兩款PASCAL STRIX散熱器與這次TURING STRIX散熱器作比較, 可惜未能及時借到PASCAL那兩款STRIX散熱器。從直觸式到銅底, ASUS經已洗脫垃圾散熱的惡名。這次在TURING上的STRIX散熱器在TECHPOWERUP上的測試更大幅拋離所有對手。是什麼因素使TURING STRIX散熱器碾壓一切呢?

∇ 下圖取自TECHPOWERUP:

∇ 要找出答案自然要拆出STRIX 2080散熱器審視一番。移除四顆GPU SOCKET螺絲連同兩顆MOSFET螺絲則可打開散熱器。

順帶一提這次NVIDIA可能因為極大的TURING GPU DIE面積而改動了GPU SOCKET孔距, 比以往PASCAL MAXWELL都要大。因此DIY用家若想更換第三方風冷散熱器或一體水時, 要特別留意散熱器所支援的孔距呎吋。我們粗略量度此STRIX 2080的GPU對角孔距約為100MM(那較細小的螺絲孔對角距離大概是75MM)。按GAMERSNEXUS最新的HYRBID MOD影片, BEQUIET AIO可以, 但用家需要自行配備螺絲和螺絲帽和絕緣墊片。BEQUIET AIO由ALPHACOOL代工, 更採用AIO上極之罕見的NICKEL PLATED銅底, 為液金而生。

∇ 橫置的風扇插頭對DIY用家極之友好, 與ASUS留下的螺絲貼紙形成極大對比。拆卡時不再擔心會拉扯線材, 散熱器可以像書本一樣打開。更重要的是ASUS改用CLIP插頭, 按下再拔出。以往我們未曾成功無損拔出過ASUS風扇/RGB插頭。

∇ 風扇罩仍是膠質物料。這罩能夠被輕易拆出, 只需鬆開6顆螺絲(正面各風扇上方各有1顆螺絲; 底部有3顆螺絲)。罩底有膠光管, 連接住一塊RGB PCB。風扇分離於風扇罩。

∇ 9扇葉的新風扇被固定在散熱器正面的金屬框架上, 以3顆螺絲固定風扇軸承, 另有1顆螺絲固定風扇線材出線位置。從圖中可見3把風扇都是4WIRE, 但線材尾部插口/WIRE數目略有不同。其中2把風扇設有連接插頭而非一條不可分離的條材, 以串起3把風扇。ASUS細心地為風扇之間的線材接口預留特定位置作固定, 一流走線。

∇ 風扇型號是EVERFLOW的T129215SU, 12V 0.5A (=6W)。ASUS的一體成形”barrier ring”。 

∇ 風扇呎吋不足92MM。

∇ 我們從不是3風扇的愛好者, 也從不認為3風扇=散熱好。從HEATSINK的長度而言, 2*120MM風扇剛好能夠覆蓋成個散熱器, 不過120MM風扇會在上方凸出。凸出的缺點當然是影響機箱的兼容性; 優點則是使熱風能夠直接向上噴出以減低熱風撞向機箱側板而落下墮入熱循環的機會, 同時凸出的風扇位置也能夠幫助扯出在熱循環中的部份熱風。ASUS大可換上100MM甚至是105~110MM的雙風扇以取代原本的3風扇來增強散熱能力。不過一般人的認知是3風扇比2風扇好。

風扇是TURING RTX STRIX散熱器的改動之一。

 

∇ ASUS聲稱RTX 2080(TI)STRIX散熱器增大了20%的散熱面積。外觀上這散熱器最大的改動地方便是在中間上方的位置增加了散熱片並以銅管穿起。另外, 散熱器上有多條折FIN和扣FIN處理以加強整塊散熱片的結構。

散熱面積是另一處TURING STRIX散熱器的變化。

∇ 從正面散熱器垂直向下看, 銅管並沒有被壓扁壓平, 管內結構得以維持完整而未有影響傳熱效能。我們從中看到一條條圓柱體銅管, 代表ASUS並沒有採用最高階的全銅夾心設計, 即CPU高階風冷散熱器上常見的做法。近年在GPU上也看不到這種極豪華的設計了。當年INNO3D ICHILL在MAXWELL年代的全夾心設計手執悠二牛耳, 其後ICHILL自甘墮落令人怨惜。

∇ 銅管屈曲工藝非常一般。

∇ 散熱器主體。這散熱器不是常見的兩截式設計(例如上代的1080TI STRIX), 因為原本在中間供銅管屈曲的空隙在這個新的STRIX散熱器上被填補了不少散熱片。

鏡面銅底, 六條6MM銅管, 直觸式MOSFET散熱。六條銅管當中有4條是單向的, 有兩條是”單向”穿透兩截散熱片。今代RTX STRIX 2080(TI)散熱器的銅管走法上有異於上代的做法。而且今代TURING ASUS決定以散熱器主體直接壓制MOSFET熱力。BTW, 全NICKEL PLATED處理。

∇ 下圖是STRIX 1080TI的散熱器, 取自TOMSHARDWARE

⇑ 上兩張圖可以看出, 這兩代散熱器的銅管走法上的最大改變是ASUS將原來在1080TI STRIX舊散熱器上以雙向分別穿起兩截散熱片的那兩條銅管改為在今代新散熱器上以單向穿透整個散熱器。

而兩代散熱器的銅管分佈均為左3+右5。左面即GPU DIE對上的那一截散熱片是很多AIB都刻意浪費的地方, 亦即ASUS STRIX散熱器進步驚人的決勝地方之一。不肖的AIB連一條銅管也不銲進散熱片之中; 還剩下一點良心的做法是只銲一條; 或者再加一兩條手指餅銅管貼在散熱片底部; 會銲進兩條銅管的AIB並不多, ASUS應該是首家插3條進散熱片之中的AIB。 想當年MAXWELL ICHILL以5條銅管以2+3的形式分佈輕鬆跑出, 更誇張的是ICHILL只是穿FIN而不是迴流銲。現時的ASUS應該有能力問鼎非公風冷散熱皇者地位。

MOSFET散熱和銅管分佈&走法是今代散熱器的改動之一。

 

∇ 2.7 SLOT。

∇ 整個散熱器約長270MM。若由銅管尾端計起則約長266MM。只計散熱片的話約長237MM。

∇ 經”Precision-machined “的鏡面銅底。從散熱器的GPU SOCKET螺絲位置可見, 這散熱器應該是專為TURING而設而非像VEGA64那樣”借用”而來。那孔距較小的螺絲孔也與PCB上SOCKET另一組較細小的螺絲孔孔距相同。

∇ 全平的銅底, 以半夾心形式包圍住各圓柱體的銅管, 而非僅僅用一塊平面銅片覆蓋GPU DIE和所有銅管的不肖做法。而散熱片亦有作弧形屈曲並且折FIN處理以迎合圓柱體的銅管外圍, 但在這部份不見有銲料溢出未, 知ASUS有否在這部份銲實銅管和散熱片。

∇ 3條銅管以迴流銲方式銲進散熱片之間, 銅管位置較靠近散熱片頂部和底部增大直接受風的位置。

∇ MOSFET導熱貼厚度約為1.5MM。壓痕略淺。

∇ 這塊大包圍加固框鋁架相當厚實, 亦替VRAM散熱。ASUS傳統, 和1070 STRIX一樣, 未能夠完全覆蓋整顆VRAM。那四顆外露了些少的VRAM CHIP看起來是因為被放置在SOCKET之內而導致加固框架未能完全覆蓋。這是一塊非公PCB所以ASUS應該有能力移動VRAM CHIP的位置去解決這”低能”問題。VRAM導熱貼的厚約1MM。

∇ ASUS背板看起來較為順眼, 較少大顆螺絲, 不致破壞整塊背板的外觀。除了4顆GPU SOCKET螺絲和2顆MOSFET螺絲外, 其餘用以固定加固框架和背板的螺絲均在PCB正面上, 背板上的相關位置的螺絲銅柱較為細小。

∇ 移除背板時要留意背板上有一條RGB線材。這線材未有如正面風扇般有專屬位置和設計供走線之用, 所以不能”打開”背板。這條線材的插口雖然沒有按扭, 但是仍然可以輕易拔插, ASUS終於一改從前反人類及/或防止DIY用家手多而設的我們懷疑藏有隱含倒鉤的插頭。

∇ 背板上沒有為GPU SOCKET背面的MLCC而開孔, 只為背面PCB上的SP CAP開孔。右邊是RGB的ROG LOGO。

∇ 這塊加固框架的厚度有驚喜。但是背板非常薄(別被那”折板”騙了), 而且沒有附上導熱貼。說背板能夠散熱和加固PCB的都是亂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