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jihw

49 POSTS 0 COMMENTS

GIGABYTE Z790 AERO G底板開箱之技嘉唔記得CUT COST系列REV-1.0?

引言 技嘉底板AERO系列由當年的DESIGNARE到VISION演變出來, 一直主打內容創作, 有別於AORUS系統偏向電競和超頻。技嘉官網豪言AERO系列底板是專門為內容創作設計出適合創作者使用的功能和設計。今次開箱的AERO底板是Z790 AERO G, 在技嘉還未有或不會有AORUS PRO和AORUS ULTRA的時候, 將會成為ELITE以上的技嘉皇牌作品。結合技嘉新定位新改變後, AERO G的實力更強大售價亦更貴, 與AORUS ELITE AX的售價距離已經逐漸變大。本文嘗試細看Z790 AERO G有什麼規格功能是Z790 AORUS ELITE AX所沒有的, 而且審視一下這些功能是否真的更貼合內容創作者的需求, 能否以同時兼具創作者功能和超頻功能的全新定位在中高階型號中立足。     引言 包裝和外觀 外觀細節 插頭 拆開 用料 總結 包裝和外觀 ∇ 很清新的感覺, 與那些電競/超頻的味道完全不同。實物很白很好看, 黑邊更是一絕。     ∇...

試玩I9 13900K和GIGABYTE Z790 AERO G

在NDA前最後一日我們終於有時間撚化自己這粒13900K。我們特意挑選所謂BIOS極難用的技嘉Z790底板AERO G(BIOS F3), 嘗試分享一些初步的調較心得。以下的測試和BIOS設定僅屬參考, 更改BIOS預設設定和超頻都有風險, 或有機會導致硬件損壞和失去保養。本文只試玩13900K與Z790 AERO G, 並以CINEBENCH R23.200作測試軟件。BIOS設定上只針對13900K內的效能核心P CORE。效率核心ECORE與RING由於時間不多我們沒有理會。測試包括 I. Z790 AREO G 溫度 II. CPU預設電壓行為-CINEBECHN R23 MULTI 10MINS III. VOLTAGE OFFSET IV. FIXED VOLTAGE V. LOADLINE...

MSI MAG B650 TOMAHAWK WIFI 開箱

引言 熱烈恭賀YUJIHW首次開箱MSI微星的產品。 近幾代AMD MSI TOMAHAWK底板做得不錯, 當年那塊X570 TOMAHAWK更救了MSI一命。今日的MSI已非吳下阿蒙, 除了供電堆爆和願意使用USB HUB外, 在定價上可能見技嘉轉移重心, 連GODLIKE都賣得比ROG EXTREME貴。雄心壯志的MSI在AM5上卻變得奇怪, X670(E)型號少, 沒有任何B650E型號。今次開箱的MAG B650 TOMAHAWK WIFI在沒有任何GEN5 PCIE SLOT或M.2 SLOT的情況下, 在用料上能否突圍而出?   引言 包裝和外觀 底板插頭 拆開 用料 總結 包裝和外觀 ∇ MSI也開始學GIGABYTE了, 外觀設計沿用B660M MORTAR MAX、B650M MORTAR。兩家也不提供說明書了。   ∇...

GIGABYTE B650 AORUS ELITE AX 開箱

引言 由底板廠定出的B650真MSRP遠高於當初AMD聲稱的125USD起跳, 亦比B660首發時貴。無從考究這是AMD無能還是底板廠大貪抑或不用分那麼細。現時香港X670底板"低"見1999HKD, 對於筆直不多的用家來說便宜一點的B650底板更合適。揀AMD就唔好計較抵唔抵買, 接下來兩篇開箱文將介紹約在1800HKD價位的B650 WIFI大板, 本文開箱技嘉 B650 AORUS ELITE AX, 1799HKD。 誠如上篇GIGABYTE X670E AORUS MASTER所說, 技嘉正在猛攻中階市場。AORUS ELITE就是技嘉AORUS系列中的入門版本。由於技嘉上調AERO系列的定位, 變相再打壓一點AORUS ELITE。在香港賣得最好的AORUS系列AORUS ELITE能否從AM5混沌中殺出一條新血路? PS. B650 AORUS ELITE支援GEN5 SSD。   引言 包裝和外觀 底板插頭 拆開 晶片 總結 包裝和外觀 ∇ 這舊機械雕頭,...

FSP HYDRO G PRO ATX3.0 (PCIE5.0) 1000W GOLD火牛開箱 3個8PIN照推4090 600W?

引言 INTEL在今年年頭公開發佈ATX3.0火牛規格, 聲稱加入多項新要求, 目標是提升火牛水平和針對下一代顯示卡的功耗暴增問題和峰值問題。下半年各大火牛品牌都有推出ATX3.0 READY/COMPATIBLE/COMPLIANT的新型號, 以PCIE5.0/GEN5作主打。很可惜RTX4090僅是PCIE4.0/GEN4, 關於舊牛(ATX2)能否滿足4090的問題, 可看4090測試一文, 至少在測試途中未見有任何問題。 但如果你將會換電腦, 在新舊牛世代交替期間, ATX3.0火牛還是值得一戰, 前題是純/真的ATX3.0, 而非在市面上已出現有一種所謂ATX3.0 COMPATIBLE的火牛其實只是ATX2.XX加一個原生12VHPWR。ATX2火牛沒有問題, 但硬塞一個ATX3.0 LOGO引起混亂無助市場了解各款新產品的分別。一句到尾, INTEL稱聲ATX3.0火牛其實可看為+約300W, 即1000W ATX3火牛理論上在應付峰值的能力上等同有1300W的ATX2火牛。所以不應單純將FSP HYDRO G 1000W(ATX2.52)的定價與真ATX3.0火牛FSP HYDRO G PRO...

GIGABYTE RTX 4090 GAMING OC 4K超頻降壓遊戲測試

引言 一場電腦DIY市場的浩劫持續兩年, 顯示卡價格翻幾翻, 連帶捆綁銷售限砌機等等商業操作。不少商家和胯下的KOL上竄下跳, 食相乞人憎至極。本以為RTX4000 ADA LOVELACE將能夠平息動盪, 結果NVIDIA再次加價, 更擺出一副天真無知的嘴臉稱他們沒有預料到礦潮來臨, 什麼MOORES LAW已死不得不加價云云。對於一個敢於站在台上向全世界宣稱3080=2X 2080後來卻被證實只有1.6X的人, RTX4090理應受到最嚴厲的拷問。 2X~4X 3090, 信者得救。但從增加的CUDA CORE數量估計, RTX4090的性能提升應該不俗, 現時更沒有任何對手。遊戲玩家該留意的地方是RTX4090會為4K GAMING帶來什麼改變。RTX4090能否推爆射撃類遊戲在1080P/1440P最低240FPS甚至是360FPS? FRAMTIME能否全程維持一條平線紋風不動? 由於時間所限, 本文主要以2160P遊戲測試GIGABYTE RTX4090 GAMING OC的超頻表現和降壓表現, 未有加入其他顯示卡型號的數據作比對。我們嘗試利用12900K...

GIGABYTE RTX 4090 GAMING OC 開箱 拆解

引言 測試過後我們將技嘉RTX4090 GAMING OC拆開。由於所剩時間不多以下從簡。   I. 引言 II. 配件和外觀 III.拆開 IV. PCB V. 總結 配件和外觀 ∇ 3年基本, 不須註冊。+1年保必須在指定期限內即購買日起三十天內到官網註冊。這種延長保養似乎真的有點限制, LIMITED TO THE COST OF REPAIR OR REPLACEMENT。   配件支撐架 ∇ 技嘉終於願意主動免費附贈顯示卡支架承托顯示卡尾部。在以為技嘉轉死性跟大隊之際, 這個支架的使用方法極具個性。   卡 ∇ 膠罩、金屬背板、三把風扇,風扇底部有膠圈反光。 ...

鋪頭到貨開箱華擎ASROCK X670E STEEL LEGEND底板

I.  引言           II. 包裝配件                   III. 底板外觀               ...

技嘉GIGABYTE X670E AORUS MASTER主機板開箱介紹

若你有留意YUJIHW上一篇技嘉Z690 AORUS MASTER的開箱文章, 你應該知道技嘉已經開始將重心轉移至中階市場。技嘉仍保留其頂級型號如AORUS XTREME和AORUS MASTER, 但是不論規格和用料和售價都開始變得大眾化。一年間技嘉由Z690 AORUS MASTER過渡至X670E AORUS MASTER, X670E的AORUS MASTER在新道路上走得更遠, 我們一起細數技嘉留下的腳毛。 I. 包裝配件 II. 底板外觀 III. 底板插頭 IV. 拆除 V. PCB用料 VI. 總結 I. 包裝配件      ...

技嘉Gigabyte Z690 AORUS MASTER底板開箱

  技嘉Gigabyte Z690 AORUS MASTER底板開箱   早幾日收到來自台灣的一塊底板, GIGABYTE Z690 AORUS MASTER。在此感謝台灣的朋友送出這塊底板(零售版, 非評測/工程版)。朋友送贈的禮物, 不宜太過較真, 數落不是, 這是基本禮貌。那夜凌晨, 我打開了這盒Z690, 蓋回盒子是已經天亮了。倒不如記錄一下這次從一點把玩到六點的開箱體驗, 與各位分享箇中喜悅。感受很深的是, 這塊底板像是寂寞的工程師在各處留下不少"細節"讓用家發掘。一份有趣的考卷。 AORUS MASTER這系列誕生於Z390時期。當年四大旗艦: AORUS MASTER / MEG ACE / TAICHI...